这个7月钱盈配,俩娃都带给我过山车般的体验。
首先是妹妹的小升初摇号,我们从6月摇到7月,一路期盼,一路失望,一边又努力给自己和孩子做心理建设。整个历程,我都写在这篇文章里了:
因为妹妹的小升初占据了我很多精力,所以我对上高一的哥哥,越发没有精力去关注了。
当然,经过这些年的“放手练习”,我对哥哥已经管得很少了,现在管得最多的一项,就是手机。
哥哥自上高中以后,就有了自己的手机。他上学时会把手机交给老师统一保管,放学时再取出来,用手机打车或解锁共享单车。
回家以后,哥哥一般还得刷手机一二十分钟。
等刷得差不多了,我就提醒他将手机上交——这就是我的管理职责。
期末复习最后一个月,哥哥对手机的需求越来越多,他说要查看班级群消息,要下载资料,要用各种app判题……
以往我会掐点,等他办完正事就把手机拿走,但现在他要办的事太多,我也没有精力时刻关注,就慢慢放开了,不再去严格限定时间。
我也注意到,哥哥大部分时间是在拿手机做正事,但也免不了会偷刷一会儿小视频。
有一天,我站在他窗前,看他一会儿查资料,一会儿刷视频,忙得不亦乐乎,心里忽然有了个想法:要不就不管他的手机了?现在才高一,离高考还有两年,还有机会去试错。如果他这回因为玩手机太多,期末考砸了钱盈配,没准儿可以警醒一下,我再收回管控也不迟。
我心里想妥当了,就跟哥哥提出建议:以后放学不需要再上缴手机给我,但后果自负。
哥哥也同意了。
有时妹妹看哥哥玩手机太久,背后也跟我蛐蛐,我就说:“我在拿你哥哥做实验,等他期末考砸了,嘿嘿,他就不敢再这么放纵了。”
妹妹这大嘴巴很快就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哥哥——“妈妈说就希望你现在多玩手机,等你期末考砸了,她就高兴了。”
哥哥跳起来问我:“你还是我亲妈吗?”
我就呵呵:“我是你亲妈,但也不能管你一辈子~~”
放纵地玩了几周手机,考前最后一周,这娃忽然意识到了什么,稍微收敛了一点儿。回家就闷头看书刷题。
“哼!还想临时抱佛脚。”我心里窃笑。
对于哥哥这次期末成绩,我料定他一定会下降,也早早地准备好了说教之词。
哥哥去年刚进到这个重点高中重点班时钱盈配,十分紧张,总感觉自己会考倒数第一。
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期中考试,班上40个孩子,哥哥考了34名,虽然不是倒数第一,但也接近倒数第一了。
过了几个月,哥哥对高中环境适应得差不多了,期末考试时,他考了班上17名。
高一下的期中考试,哥哥仍然考了班上17名,我猜想这就是哥哥的真实实力水平,对于这个水平,我也算满意。
现在面临着高一下的期末考试,因为对手机放松了管控,我预估他期末考试会下降到二十几名。
前几天,也就是妹妹小升初出结果后的第三天,我的情绪刚刚平复一点,忽然收到哥哥班主任的群发消息,说可以查期末成绩了。
我点开小程序,输入相关信息,蹦出来一个让我意向不到的数字,就跟妹妹的小升初结果开奖一样,让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。
哥哥考了班上第6名。
进高中以来,头一次考进班里前10名。
这娃怎么不按套路出牌?
我这个整天研究琢磨教育的人,也有点琢磨不透原理了。
琢磨了很久,我发现这样一个规律:每次只要我对孩子放松管控,降低期待,他总能给我惊喜。小学六年如此,初中三年也是如此。
但这条规律适合所有孩子吗?
家长们是不是都可以不管孩子的手机呢?
当然也不是。
管和不管,并不是泾渭分明的。
近几年有不少中学生家长找我咨询孩子的手机管理问题,以及学习方面的问题,我也不好冒然给出建议。
暑假期间,我打算再抽时间做场直播,聊聊中学生的学业问题和手机管理问题,也谈谈自家俩娃一些成长的细节——很多时候,细节决定成败。
具体哪天直播,我还没想好。订好了时间,我会在朋友圈发通知。
如果有家长还没加我(川妈)的微信好友,可以识别下图二维码添加。(注意:我有几个不同的微信号,已加过微信好友的,就别再加重了,加重浪费手机内存。)
嘉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